返工责任谁来背锅?
一、“你做我检”的逻辑,真站得住脚?很多生产同事讲得很直白:“我每天干那么多,难免出点小错,你们质量就是来把关的嘛!”还有人说:“不都签了‘合格’放行吗?那你们等于承认了!现在发现问题,你们也脱不了干系!”乍一听,好像确实有点道理——你验了、你签了、你放了,那你为啥不兜着?可仔细想想,这逻辑真站得住吗?质量的角色,是检查,不是保姆。咱们质量部不是贴在每个产品屁股后面转的人。你工艺走歪了、图纸理解错了、尺寸跑偏了,我们不是显微镜,啥都能看见、啥都能猜中。有些问题根本不是靠检验“看出来”的——比如原材料配错了、机台参数没调对,或者工艺跳步了。你说这东西验得出来吗?验得出来那是运气,验不出来那是系统没兜住,不是质量部“看漏了”,而是流程本身就没闭环。二、质量能验出来的,前提是你得做得对我们常说一句话:质量不是万能的,但不做质量,万万不能。质量部能发现问题,前提是问题要能“现”出来。你一个内伤、一个潜在缺陷、一个设计工艺的坑,靠肉眼真看不出来。你不给信息、不给参考标准、不给变更提示,那我们验的都是啥?靠经验拍脑袋吗?有时候我们不是不负责任,是我们压根就没被通知工艺改了、标准变了,或者这批是紧急插单没走常规工序。那你让我们怎么验?一边把流程砍掉,一边要求质量照旧兜底,这不是让人玩命吗?说得狠一点——你做错了,问题是根;我没发现,是枝叶。根不解决,你剪多少叶子也白搭。三、返工的“锅”,真不是一个人能背的返工这事,真不是一句“质量没验出来”就能交代的。很多时候问题根本不在质量这一环,而是:图纸版本理解有出入,设计和工艺没说清;生产工序变更了,但没通知质量;操作员理解错了工艺,做法对不上图纸;或者最常见的:赶交期赶疯了,检验流程直接跳过……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看到的“连锁反应”。一个点出错,后面一连串都跟着崩。所以这时候与其吵“谁该背”,不如冷静点问一句:“咱最早哪环没对上?”返工的责任,从来不是谁一个人背的动的。真要追根究底,往往是沟通不到位、流程没闭环、协作机制缺失,全链条都该检讨。四、解决问题的关键:别找“背锅侠”,要找“源头病”返工之后追责,并不是坏事,但追对方向才重要。有些公司一出问题就开会:“谁放的行?”、“质量在哪?”、“谁签字的?”一顿追责,找到了一个“替罪羊”,心里爽了,但问题还在那儿。下次呢?继续返工。我们更愿意看到的是:出问题第一反应是回头找流程问题;图纸变更有同步机制;工艺变更有清单流转;验证机制有自检、互检、抽检三道防线;质量不是最后一关,而是从一开始就参与。检验不是“结账时才来的会计”,而是“设计阶段就该进来的参与者”。
{:1_180:} {:1_180:} {:1_180:} 写的不错哦{:1_180:} 学习学习谢谢分享{:1_180:} 谢谢分享 感谢分享! 学习学习谢谢分享 {:1_180:}{:1_180:}{:1_180:}{:1_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