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5-2-21 22: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得不无道理,没有不可替代工作和人,除了老板。现在很多公司都实行岗位轮换制,各有利弊吧,这里按下不表了。
本人也有幸做到了一个小型上市公司品质的负责人,期间也阴差阳错地带了业务一年时间,每周和大老板开业务周会,检讨销售业绩达成,未达成情况检讨,报价,利润及竞争对手价差情况,新客户开发目标及进度,样品送样进度及状况,下周的客户拜访计划及人,时,地和讨论内容等等,每周压力很大, 开会时老板一发问都是战战兢兢。
同时,本人也兼任一段时间的项目管理,每天和内部及终端客户讨论生产排程,物料备料计划,量产计划,设备购买进度,自动加工设备开发进度,样品生产计划,样品品质问题处理,新材料开发进度诸如此类。
总之,各有各的难,各有各的艰辛,但本文的主题是讨论品质人的前途的问题,虽然文字描述中有提到埋头苦干品质会有什么样的遭遇,但那些附带一说,目的不是阐述做品质工作有多么痛苦和困难,其它部门都很轻松,那就带偏了。
回归主旨,就像五楼的kamire专家所说,品质的门槛不高,替代性强。一招吃遍天的拿捏和手段太少了。与业务,技术人员无可比性,这个你懂得。毕竟,中国大多数的公司都是中小型企业,而且都是这些企业容纳了更多的品质人员。凤毛麟角,出类拔尖那些品质大才咱们也没有资格去评足他们。到了40岁以后,品质人员如果公司不行,或者其它状况,再行就业的难度会很大,手中的硬与软资源都相对比起业务,技术要少很多,能拿出手的东西太少了。难道有那么多的公司会聘请你去做专家顾问,帮他们管理公司品质,这类太少了。
写这个的目的,是希望那些刚入职场的年轻同行们作为参考,不是要改变谁,而是自我由感而发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