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材料性能测试 (1)拉伸测试:检测材料在拉伸力作用下的强度、伸长率等指标,评估材料抵抗拉伸破坏的能力。 (2)弯曲测试:测定材料在弯曲力作用下的性能,如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等,了解材料的抗弯曲变形能力。 (3)硬度测试:通过硬度计测量材料表面的硬度,判断材料的软硬程度,间接反映材料的耐磨性、强度等性能。 (4)冲击测试:检验材料在冲击载荷下的韧性,即抵抗冲击破坏的能力,评估材料在动态载荷下的性能。 2、成分分析 (1)成分定性定量分析:确定材料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确保材料符合设计要求,例如分析钢材中的碳、锰、硅等元素含量。 (2)微量元素分析:检测材料中微量的合金元素或杂质元素,这些元素可能对材料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3、金相分析 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如晶粒大小、相组成、组织形态等,评估材料的热处理状态和质量。 4、热性能测试 (1)玻璃化转变温度:确定高分子材料从玻璃态转变为高弹态的温度,了解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变化。 (2)熔融指数:衡量热塑性塑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的流动性,对塑料成型加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热膨胀系数:测量材料在温度变化时的膨胀或收缩程度,对于零件的装配和热稳定性设计很重要。 1、焊接质量测试 (1)目视检查:直接观察焊点的外观,检查是否有虚焊、漏焊、焊瘤、飞溅等缺陷。 (2)凿检:用专用工具对焊点进行敲击或凿击,检查焊点的结合强度,判断是否存在焊接不牢的情况。 (3)试片法:使用与被焊零件相同材质和厚度的试片进行打点试验,通过剪切力将试片剥开,检查焊点的熔核直径是否满足相关技术要求。 2、涂胶质量测试 (1)目视检查:观察涂胶的外观,检查胶层是否均匀、连续,有无气泡、缺胶、流胶等缺陷。 (2)专用工具检查:使用刮板、卡尺等工具检查胶层的厚度、宽度等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3、尺寸与形位公差测量6 (1)三坐标测量:利用三坐标测量仪对零件的关键尺寸进行精确测量,确保尺寸偏差在设计公差范围内。 (2)投影仪测量:通过投影仪将零件的轮廓或特征投影到屏幕上,进行尺寸测量和形状检查。 (3)形位公差检测:测量零件的形状公差(如直线度、平面度、圆度等)和位置公差(如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等),保证零件的装配精度和功能要求。 三、装配与性能测试 1、匹配间隙测试 检查四门两盖及翼子板与车体之间的间隙是否均匀、符合设计要求,使用塞尺、止通规、内间隙测量仪等工具进行测量。 2、扭矩测试 使用定值扳手或数显扳手对四门两盖及翼子板等部件的安装螺栓进行扭矩测量,确保装配螺栓的扭矩精度,保证连接的牢固性。 3、刚度测试 (1)白车身弯曲刚度试验:通过在白车身上施加垂直载荷,测量白车身的弯曲变形量,评估白车身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 (2)白车身扭转刚度试验:对白车身施加扭转载荷,测量白车身的扭转角度和变形量,衡量白车身的扭转刚度。 4、振动模态测试 采用振动测试技术,测量白车身的固有频率、振型等模态参数,避免白车身在行驶过程中发生共振现象,影响车辆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5、动态碰撞测试 通过台车碰撞试验等方式,模拟汽车在碰撞事故中的工况,对汽车座椅、门锁门铰链、安全带等零部件进行动态碰撞测试,评估零部件在碰撞时的性能和安全性。 1、高低温试验 将白车身零件置于高温或低温环境中,测试零件在极端温度下的性能、尺寸稳定性、材料性能变化等。 2、盐雾试验 模拟盐雾腐蚀环境,测试白车身零件的抗腐蚀性能,评估零件在潮湿、含盐等恶劣环境下的耐久性。 3、沙尘试验 将零件置于含有沙尘的环境中,测试零件的防尘性能,检查沙尘对零件的磨损、堵塞、性能影响等情况。 4、淋雨试验 模拟雨水喷淋环境,测试白车身的密封性能,检查是否有漏水现象,以及水对零件的侵蚀和性能影响。
|